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

曲終人不散,Lesson Eleven


天漸暗,最後一堂課大家準備的更是用心。不只是結束,也是檢討分享續力期待下一個開始。
結業式,在社區人共同布置的鵝黃光亮小屋中,夜黑細雨,襯得小屋更顯溫暖、餐宴更現馨香。社區人分享這些日子的收獲,到場的諮詢老師們、六工所秘書給予回應,是訓勉更像提醒般的話家常,雨夜中的結業式有著溫馨。
曲終人須散,是為了再相聚,凝聚起來的米棧人,走過歸鄉的古道,像這佇立夜裡的小屋燈黃,不打烊,為臨者開放。

左腳換右腳,還有這一腳,Lesson Ten



生態池與環境營造已接近完工,所以雖然是個陰霾的午後,社區人是帶著愉快的心情完成最後的收拾。

池子開始放水,大夥兒也鬆了口氣,有的轉而去為晚上的結業活動準備,有的在生態池邊的亭中討論分享。
前次施作日的夜裡,大夥在聚餐後討論起這塊營造地的命名,地緣的關係,幾個原民語的稱呼被提出,幾種說法繞著表明生態池轉,住村頭的原住民阿嬤說應該是這樣,村尾的原住民大姐說可以這樣敘述,嘛嘛搭搭嗚嗚啦啦還是討論出了共識。
這會兒幾個大哥大姐亭中坐,看著放水的池子,說好像腳掌,只是腳趾頭還沒置放上來。笑鬧說著說著,「黃金右腳」跑了出來。左腳換右腳,還有黃金這右腳。

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

風雨生信心,Lesson Nine




國慶日,天色不美,米棧的人們要用美美的心共同打造一個美美的期待。
日前課中討論將營造一處生態水池,並處理周遭環境,也分配好各個學員的工作。這天一早大夥兒依配得的工作分頭進行。

前頭目雖年長,竹編功力無絲毫削減,還一邊帶著年輕人教做,地方特色的展現將從踏進地方的第一步開始;頭目夫人也是年歲不小,樂天個性做起事來還有股年輕人的衝勁,不時來一段『左腳換右腳~嗨唷~哼哈嗨-喔黑~喔-哼嗨唷』,和頭目夫人一起負責除草的婦人們也是常懷歡喜的心性,揮動鐮刀的手、跟著哼唱的口,草叢前不停移動的身軀,像是慶賀豐年般忙碌著。

陰陰的天忍不住落了水,從細細毛雨到豆大雨粒,青壯年們的生態池營造組沒有緩下速度,掘坑整土同時,一批人去挑撿石頭準備砌邊之用;具有餐廳經營經驗的村長在廚房內外穿梭,準備著二十來人辛勤一天後的晚餐;負責社區提寫計畫的王大姐擔任記錄角色,拍攝營造經過的點點滴滴。

雨勢轉大,卻只有幾人套上了雨衣。便衣當雨衣用的他們說雨衣妨礙活動,就是妨礙工作進度,情願冒雨。汗溼了他們的身,雨溼了他們的臉,都未讓他們的精神鬆懈,還是因為天色漸暗,戶外能見度低,大夥才收拾了手邊工作,改日再續。雖然是風風雨雨,營造的過程是田家樂般的進行著,頗有鄉村的逸致氣氛。


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事不遲疑,Lesson Eight


去年也約莫這時節,米棧的人討論出為社區營造的點是米棧古道,而這一年中,193線上到米棧古道一遊的訪客數量也節節升高,這股湧來的人潮也為米棧注入信心,信念著營造的功效將熱絡社區。這一夜,社區人再度把握補助營造的機會,討論拉開米棧的局面,從一點連一點開始,而終能成串聯的網絡。

『事不遲疑』,雖然已入夜,193線道上的原味讓車行起來多了分未知的惶惶,大夥兒還是一句話,分頭上了車,相約那討論出來欲營造的點,雖然已入夜,大夥兒的熱血尚且沸騰著。

這節課怎麼上得我這麼餓,Lesson Seven



培根課程除了讓座落在海岸山脈山腰上的米棧認識水土保持的重要,而授予了硬底子知識,也參考社區的需求,帶入了柔嫩鮮活的課程,今天,走過大半花蓮山野部落的吳老師,就要帶大家認識社區經營的另一面。

從家後滿山的綠開始,藤心、筆筒樹、烏蘇貴、山苦瓜…,
『米棧輪胎嘛!』江大哥喊了出來。
吳老師一笑,繼續『米棧輪胎這樣切,與XX結合,外型就很漂亮…』 『這節課怎麼上得我這麼餓!』又一個聲音爆出來。

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活潑一點嘛,Lesson Six


拿鋤頭比拿筆時間多的鄉親,最怕靜悄悄坐在教室的課了,除了反應請老師教學活潑一點,也自備了許多抗沉悶撇步。咖啡與茶是基礎配備,零嘴小餅乾可以動動嘴活活氧(與深呼吸大約有異曲同工之效),瓜子是進階版,喀喀喀喀,與老師的解說相唱和,遇到特別的日子,還有強化版,載歌載舞,動手動腳,全身有氧一下。『老師~活潑一點嘛!』

Listen!Lesson Five





鄉村人們親水土,水土保持親鄉民,中央的公務人員走地方,地方的懇實百姓笑哈哈。這次局裡傳來什麼好消息?請鄉親仔細聽分明,有請!

『嗨,旻旻!』『哈囉,旻旻妳來囉!』『唷,旻旻好久不見!』『旻旻!』
像跟年節團聚的遠房親戚打招呼一樣,此一聲彼一聲,社區的人這樣熱絡的與旻旻互動。去年的這個時候,旻旻也幾度在花蓮大縱走,從北邊的社區到南邊的社區,從東邊到西邊,與社區人打成一片,四海之內皆兄弟。

聽著熟悉的聲音為社區帶來新訊息、複習水保觀念,像村落聚會聽個熟人帶回庄外的新消息,聽講的不時提問,講述的傾囊相授,哈哈大笑間或穿插其中。Listen!老師在講有在聽嗎?

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

fanow ne pana

看似簡單的水池,其實有著很多的秘密。

首先是石頭,在鄰近花蓮溪的米棧村有著豐富的石頭資源,因此水池的製作大家一開始就確定要用本地的材料來製作,有材料的構想那誰可以來製作呢?當然較年輕的(較有力的吧)就一定要自告奮勇來負責石頭的搬運及砌石,在砌石過後,有些石與石的縫隙就需要靠大家一起來填補,因此大家伙不管男女都一起來施作。

而靠近水池的一些植物,在自然資源豐沛的米棧,運用了在地風格的筆筒樹及山蘇來妝點水池,讓水池更有生命力。旁邊圍籬呢?為了搭配鄰近的風格,所以選用的竹子來作為這裡的裝飾,而製作這圍籬的人正是由頭目及部落的年輕一輩的共同完成的。

fanow ne pana 巴奈家的水池....

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

人生沒有界線,Lesson Four



社區有很多寶。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、中壯年撐起一片天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,每個人都是社區的組成,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

『就是希望拉入社區的每個人啊!我們要顧肚子,也是假日大家聚起來上課,老人也叫來、小朋友也叫來。孩子是一定要讓他們也一起上課的,因為他們是延續社區精神、經驗的人啊。』社區大姐這麼說著,也確實把自己的孩子也帶到課堂聽講習。
當家的中壯一代熱切的在每次課程、聚會上討論著社區可以借鏡、發展的方向;拿鋤頭的時間勝過拿筆的長輩們,有時對於講師提到的專業知識是「鴨聽雷」,也不減熱情的出席每次課程;在學的孩子們對於課程不常表達想法,跟著父母一起上下課,但相信培根的種子已然在他或她的心中扎根。

『為別人而活不是活了半輩子,而是活了兩輩子。』這一群為社區而活的人們,是要活出兩輩子的人。

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

教室沒有圍牆,Lesson Three




最能引起社區上課學員共鳴的課程,大概是戶外實作課,尤其這實作是落到社區土地上。

去年的鄉村人培成效營造出實質的社區歸鄉之路,在過百小時的實作中,學員們一個個雙眼炯炯有神,與坐教室時的專注不一樣,那是種投入許多地親情感的心神集中,並透過自己的雙手表達對社區、土地的關愛。他們在課中所習得、所討論,藉由操作來發揮落實,學後做,做中學。   

創意空間經營與規劃的課程,讓去年操作過空間營造的社區學員,能相互參照社區與其他案例的經營方式,發言向講師提問的情況也特別踴躍;同一時間,社區學員去年起營造的空間來了假日出遊的一家人,同行的孩子在坡地邊溝戲水,大人們隨意瀏覽著環境,共同享受米棧的經營成果。

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

好因緣,Lesson Two



之前水保志工培訓的課程中,局裡授課講師提及水保專員搶救受困登山客,救出了一段好姻緣。在社區裡,透過水保局的培根課程,因緣線也一條一條的牽起,從他到她;講師到社區;在地到中央。社區動能如伸根的苗木在原鄉土地廣布開來,積極伸出每條可能的生命線。

今年的師資網向外延伸,花蓮改良廠熱情應邀講授社區的第二堂課。各領域背景受邀到社區授課的講師,都是澆灌養分的園丁,不只帶給社區新知、契合的資源,更盼望的是牽起的線如同牽起的手,有情而歷久,呵護苗圃園丁的好因緣。




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

未完待續,Lesson One



這一張張臉,有的很熟悉,有的似曾相識。

去年的他們,為了找到重返家鄉的路,聚集起來,不畏盛夏溽暑或風災,不辭收穫季節農忙的辛苦、上班上工後的身心勞累,抽出為生計奔走的時間、假日恢復體力的時間,一起完成兩個多月的培訓。而成果是甘美的。
今年度的第一堂培根課開在週末午後,課程上到一半,教室外來了六部車,是家族聯合型態的出遊,他們的目的地是米棧古道,去年社區所經營出來的成果。社區的張大姐趕忙前來招呼這一團為數不少的訪客,指引古道入口並為其稍作簡介,社區動能隱然勃發,似是持恆的開始,未完待續。